- https://www.surplusvalue.club/readduringepidemic
- https://podcasts.apple.com/us/podcast/%E5%89%A9%E4%BD%99%E4%BB%B7%E5%80%BCsurplusvalue/id1455936159
在这期节目 中,我们将继续和罗新老师的聊天。我们依次分享了在疫情期间阅读的书目,其中有从宏大叙事角度论述瘟疫作为一种矫正社会不公力量的《瘟疫与人》,有作家沈大成在新书《小行星掉在下午》中创作的传染病主题的小说,有匈牙利裔美国记者卡蒂·马顿通过秘密警察档案回顾家庭史的《布达佩斯往事》,有余英时先生2018年出版的回忆录,有福柯关于生命政治和阿甘本关于难民的论述,也有奥尔加·托卡尔丘克举重若轻描述波兰二十世纪动荡历史的《太古和其他的时间》。在巨大的镇痛和震惊面前,我们逐渐发现,我们不再是从阅读中理解和想象他人的生活或者是其他的制度,我们所阅读的所思考的所做的一切都和当下有关,和现实有关。种种虚构的、非虚构的、理论性的、故事性的、轻盈的、沉重的、历史的、当代的文字,都指向当下,指向现在。正如罗新老师所言:「在巨大的shock之后,我们所思考的、所做的一切都将与此有关。」
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
- 瘟疫可以矫正社会不公吗?
- 宏大叙事的庄严感在历史的车轮压在自己身上时荡然无存。
- 沈大成的《盒人小姐》中关于监控社会、传染病和阶级的隐喻。
- 在社会主义阵营里,人和事只存在于档案里。
- 在遍布秘密警察的社会,说真话的代价是什么?
- 结构化和制度化的国家暴力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?
- 余英时先生回忆录·当下是阅读福柯的最好时机
- 读理论的动力是为了了解自己生活的状态
- 武汉的核酸检测是疾病爆发时代的「公民身份」
- 《太古和其他的时间》是文学版的战后波兰史
- 文学该如何书写苦难?
- 在疫情面前,「征用」文艺开始涌现。
- 灾难文学的唯一伦理是反思灾难。
- 历史和文学的关系·真实存在于虚构的影子里,而非强调真实的记录里。
- 在巨大的 shock 之后,我们所思考所做的一切都将与此有关。
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
- 《不平等社会》[美]沃尔特·沙伊德尔著,颜鹏飞译,中信出版集团,2019年
- 《小行星掉在下午》沈大成著,理想国|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- 《布达佩斯往事:冷战时期一个东欧家庭的秘密档案》[美]卡蒂·马顿著,毛俊杰译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6年
- 《余英时回忆录》余英时著,允晨文化,2018 年
- Biopolitics: A Reader, edited by Timothy Campbell & Adam SitzeThe Birth of Biopolitics: Lectures at the College de France, 1978-1979, edited by Michel Senellart
- 《生产(第7辑)》,汪民安、郭晓彦主编 Life Exposed: Biological Citizens after Chernobyl, by Adriana Petryna
- 《太古和其他的时间》[波兰]奥尔加·托卡尔丘克著,易丽君、袁汉镕译,四川人民出版社,2017年12月